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为做好“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相关工作,切实推进我县石斛产业化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指导思想
按照省政府“振兴皖药行动计划”的主基调,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标准化开发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县自然气候、土地、生态环境、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整合中药材资源,加快构建中药产业体系,培育规模企业、做大品牌,着力培育中药材产业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使中药材产业成为生态霍山建设的后续支柱产业,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本项目以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建设为核心,以保护和培育霍山石斛这一珍稀植物资源为基础,大力开展林下栽培技术示范,在原产地建立纯正品系林下栽培示范基地,提高石斛这一珍稀物种的繁育能力,促进霍山石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项目建设自然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皖西大别山北麓的霍山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小气候十分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光、热、水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境内物种众多,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近76%,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得天独厚的温湿气候,为发展林下作物、中草药种植提供了一个天然宝地。
三、主要依据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
(二)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
(三)关于印发安徽省振兴皖药行动计划的通知(皖食药监办〔2009〕60号);
(四)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皖政办〔2010〕68号);
(五)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皖政办〔2015〕46号);
(六)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皖政办〔2015〕71号);
(七)关于印发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皖食药监办〔2011〕75号);
(八)关于印发霍山县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霍政〔2011〕114号);
(九)关于印发加快霍山石斛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霍政2014〕93号);
(十)关于印发霍山县霍山石斛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霍政办秘〔2014〕161号)。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
(二)项目建设规模:2016年,在太平畈乡王家店村姚家湾组和高山铺村雨台组新建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00亩(建成示范基地净面积30亩)。
五、项目实施单位
霍山县霍山石斛产业协会。
六、项目建设方案
(一)生产技术方案或生产工艺流程
品种选择一种苗选择一炼苗一移栽一喷水一施肥一除草一摘蕾一越冬管理。
(二)园地选择与栽植区划分
基本条件: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工业废弃物、专业畜牧饲养场、垃圾(粪便)场、各种污水及其它污染源;远离公路、医院,尽可能避开学校和公共场所。位于原产地核心区,海拔在300 m-900 m为最佳生长区。其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二级标准的要求,灌溉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林下栽培基地:通风良好的针叶林山坡疏林地,郁闭度0.6-0.8,应具有防止野生动物危害的设施。郁闭度如小于0.6,应搭建遮阳棚,郁闭度0.6以上的需要间伐。
(三)品种选择与种苗、栽植密度
品种选择:霍山石斛1号(新品种登记号“皖品鉴登字第1306014”)、霍山石斛2号(新品种登记号“皖品鉴登字第1306015”)。
种苗选择:霍山石斛种苗,选质量稳定、抗病性强、高产并适合本地种植的组培苗;若是自行繁殖的组培苗,其质量应符合霍山石斛种苗的优质标准,即用于栽培的组培苗应无污染、无烂茎、无烂根、无黄叶、叶色嫩绿且正常展开,每株根数≥3条、叶片数≥4片、单株高>3.5cm、茎粗(直径)>0.25cm。
炼苗:组培苗在温度15℃-35℃、光照2000-20000Lux范围条件下炼化一段时间后,以幼苗基段变肥厚粗壮、叶片墨绿即可出瓶。
栽植密度:株行距10cm*10cm,密度300-500株/㎡。
(四)栽培管理
(1)整地:选择中、低山区气候凉爽、向阳、通风的缓坡环境,空气湿度在50%-80%,整地作畦,捡净杂草、根茎等,缓坡作等高平畦,畦宽、长度依地势和排水需要而定。
(2)基质选择:基质包括碎石子、松树皮等。碎石子应选用吸水性较好的微酸性花岗片麻岩;松树皮应经发酵催熟,使用前可采取喷洒、蒸煮、日晒、堆沤和浸泡等方法消毒。苗床基质应以碎石子为主,辅以适量松树皮,厚度为10cm-20cm。
(3)移栽时间:选择霍山石斛最佳栽培季节即4-6月份进行移栽,少量因故缺损的可在9-10月份进行补栽。
(4)栽培方法:霍山石斛栽培一般用丛栽的方式进行。以3-5株为1丛,栽植1穴,株行距10cm*10cm,密度300-500株/㎡。
(5)光照:在生长期,应采用遮阳设备遮挡70%-80%的光照。
(6)水分:喷水(浇水)用于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叶面水分过度蒸发而引起萎蔫。在新根萌动后,以间干间湿原则进行浇水,一次浇足后,待基质表层发白后再浇。在夏、秋高温期,应在早晚浇水,切勿在阳光曝晒下进行;在春季气温低,应在中午前后浇水;冬季严格控制水分。
(7)施肥:所需肥料以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无机肥。在霍山石斛种植前,可将晒干粉碎的有机肥施撒在基质上作基肥。霍山石斛在5-10月份的生长旺盛期,要适当施肥,可用含0.1%氮磷钾复合肥或0.01%腐植酸的营养液,每周喷施1次。
(8)除草:畦面有杂草、枯枝落叶时应及时清除,并疏松基质。
(9)越冬管理:霍山石斛成苗一般抗寒性较强,小苗进入冬季时要适当保温,如加膜、覆草等。
(五)病虫害防治
(1)霍山石斛的主要病害:软腐病、黑斑病、炭疽病、白绢病、白粉病等。
(2)霍山石斛的主要虫害:斜纹夜蛾、短额负蝗、螟虫、红蜘蛛、软体动物、地下害虫等。
(3)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以农业及生物防治为主,物理和化学防治为辅,使用的农药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和无公害栽培要求。
(4)综合防治应做到:合理化种植,减少病虫害发生;开展病虫害预测,做好预防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抑制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合理选用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最大限度发挥药效: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新方法,减少农药残留。
七、项目建设时间及进度安排
(一)2016年1月前:完成种苗组培及炼苗任务。完成100亩土地清理,制订基本方案,建设蓄水池、引水渠。
(二)2016年2月至2016年3月:土地平整、防护网及智能安防系统安装调试、采购相关机械设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三)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完成100亩林下栽培基地建设,包括移栽、浇水等。
(四)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开展追肥、除草、植保等工作,建设管护棚。
(五)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继续开展除草、植保等林下管理工作,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基地内缺损区域进行补栽。
(六)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总结经验,制订越冬管理措施,迎接项目检查验收。
八、项目预算
太平畈乡王家店村、高山铺村100亩(建成示范基地净面积30亩),年投资约600万元。
九、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资金89万元,项目单位自筹511万元。
十、项目资金估算明细表
附后。
十一、保障措施
县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督查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情况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确保项目按部就班地实施,如期完成并通过验收。
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
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为做好“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相关工作,切实推进我县石斛产业化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