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岳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率领县林业局、招商局和包家乡主要负责同志到霍山县考察了石斛产业发展情况。听取了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考察了安徽霍山圣农石斛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石斛大棚培育基地、仿野外石斛园,并就石斛基地建设投入、政府支持、产业发展运作、品牌创建、发展规模、产出率及市场前景等方面与霍山县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将这次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霍山县发展石斛产业总体概况
1、地理条件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面积2043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5.1%,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为众多中药材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
2、 霍山石斛特性
石斛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石斛约有1500种,我国分布有76种。国内著名教授包雪声将药用石斛分为金钗石斛类、霍山石斛类、环草石斛类、黄草石斛类、耳环石斛类、鲜石斛类、金黄泽类、圆石斛类、马鞭石斛类、小瓜石斛类、有瓜石斛类等11类。霍山石斛是指著名道地产区安徽省霍山县所产的三种石斛:霍山米斛、霍山铁皮石斛、霍山铜皮石斛。
霍山石斛,属未进化的的气生兰科植物,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珍稀保护物种,其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多生在河涧,沟溪山谷旁峭壁上,常与苔藓、石苇等植物附生在一起。喜阴凉、湿润、通风多雾的小气候。在气温14℃时开始生长,气温20-26℃、空气湿度在80%以上最适宜;如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在20%以下时,则叶脉变黄、叶片下垂、茎现皱缩;如崖缝渗水过多则易烂根致死。
霍山石斛含有多粮、生物碱、蛋白质、20多种氨基酸和萜类,历史上,《道藏》将霍山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而霍山石斛名列这“九大仙草”之首。
3、 霍山石斛发展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组织中药材专家深入霍山,深入研究、反复实验,1983年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霍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该县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石斛产业的积极性,吸引了众多客商来霍山投资开发,霍山石斛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0年,霍山县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石斛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日前《霍山石斛栽培技术规程》(DB34/T 2092-2014),作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公布,同时“濒临灭绝物种保护”和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正在积极申报。
目前,霍山石斛产业基地建设势头良好,已逐步形成从零星栽培到连片栽培,从常规粗放栽培到大棚科学栽培,从封闭式独户发展到招商引资规模开发。该县人工栽培石斛面积连续3年翻番,从2008年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50万平方米,从事石斛栽培、经营的公司大户有160多家,2014年全县石斛产业总产值达6亿多元。
二、霍山县发展石斛产业的主要经验做法
1、政府引导,全方位支持
霍山石斛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式野生栽培,产量不高。为提高石斛产量,扩大生产规模, 2010年,霍山县出台了《加快霍山石斛产业化发展意见》,鼓励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积极推行“以奖代补”。当年,县政府集中安排石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加强石斛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种植户在验收合格后,新栽石斛50平方米以上的种植户米斛按200元/m2 ‘(每平方米不少于36穴)给予一次性补助;铜皮和铁皮大苗分栽按30元/m2(每平方米不少于36穴)给予一次性补助,组堆苗按100元/m2 (每平方米不少于500株)给予一次性补助。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补助从每平方米200元下降到100元到50元,近两年,该县对公司和大棚发展的不再补助,只在农户从事林下种植的给予补助,但每户最高不超过10万元。2014年,该县兑现石斛发展补助资金515万元。与此同时,支持石斛产业科技研发,优先扶持石斛组培室建设,制定了《霍山县石斛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把石斛产业发展作为全县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目前走出一条“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连锁店”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了政府资金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投资和社会融资参与、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2、因地制宜,示范带动
霍山县在发展布局上,重点放在有一定种植经验和基础以及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和企业上,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在发展方式上,采取规模化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栽培品种;在发展方向上,抢救保护米斛珍稀物种,设立霍山野生石斛保护区,大力发展铜皮和铁皮,适当引进其他品种进行试验。组建霍山石斛产业协会,支持专业合作社建设,规范专业协会和合作社运作模式,加强协会的监管和自律,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在重点乡镇设立分会,以发展基础好的种植大户为骨干,采取专业组织+农户的模式把分散的种植户联合起来,在种苗供给、技术服务、产品加工和销售以及检查验收等环节建立协调和约束机制。
3、 加强技术培训,培植龙头企业
发展初期,每20户霍山石斛种植户配备一名技术辅导员,由种植大户担任,县政府每月补助技术辅导员100元。协会对辅导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其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其在石斛种植管理等方面的带动和辅导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种植石斛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实行政府推动、协会牵头,鼓励采取股份合作等方式,整合全县石斛资源,重点扶持培育规模大、有潜力的石斛生产龙头企业。
4、打造“霍山石斛”品牌.制定完善相关标准
该县大力加强霍山石斛产品质量监控,实行产品标识、原产地保护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工商、质检部门加强对霍山石斛品牌产地和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护霍山石斛的市场声誉。同时,发挥协会牵头作用,注册霍山石斛商标,统一向省内外推介,支持品牌认证、质量认证和绿色农产品认证,发挥品牌效应,提高霍山石斛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
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霍山县石斛产业化发展领导组,统筹研究解决全县石斛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做好全县石斛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的编制、验收奖励细则、资金管理办法和具体办法的制定等工作,并指导协会做好对外宣传、技术培训、跟踪服务、检查验收等有关事务。加强对石斛生产的督促检查,县政府将石斛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发展现代农业单项考核。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部门、各乡镇高度重视,强化服务,积极支持石斛产业的发展。发改委、财政局、农委、林业局、科技局、国土局、招商局等相关部门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同时,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将石斛产业发展作为惠民富民工程来抓。
三、 我县发展石斛产业分析
1、 有利条件
(1)我县适宜石斛栽培条件。岳西与霍山同属大别山区,地理条件、气候、土壤等基本相似,也有野生石斛分布,因此我县发展石斛是可行的。
(2)我县人工栽培石斛已获成功。2012年安徽祥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通过租赁和合作方式,在冶溪镇试种霍山石斛20亩,2014年首批3亩成熟石斛销售收入80多万元,每亩纯收入达12万元。2014年3月,黄尾平等村方刚,自筹资金20多万元,发展石斛大棚3个、面积200平方米,长势良好,今秋就有收益。
2、不利条件
(1)发展石斛投入大。
(2)大面积人工种植时,专业技术力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