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天是小寒,下午3点一过,位于王店镇花鸟港村的嘉兴市锦绣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着给大棚加盖薄膜纸,给这些“娇嫩”的作物添加“冬衣”。基地负责人张丽娟表示,除了白天“加衣”外,晚上更要做好保暖工作,铁皮石斛生性喜阴不喜阳,对温度和湿度都十分敏感。夏天大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摄氏度,冬天则不能低于1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自去年入冬以来,铁皮石斛基地的工作人员像照顾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这种被医药界称为“药界大熊猫”的药用植物。张丽娟告诉记者,白天要把大棚敞开,晚上则必须盖上,因为野生石斛生长在通风的环境中,如果封闭养殖很容易烂根。2015年是该基地种植铁皮石斛的第一年,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三重保护,包括丝网、薄膜纸和布。同时,采用发酵后的有机肥、羊粪、菜籽饼作为肥料。如果这批石斛能顺利越冬,从第二年开始预计每亩可收200多斤鲜枝条,平均每斤价格在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