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沿河7月14日消息(何欣)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大力发展以铁皮石斛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其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是普通药材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发展药材产业的同时,茶叶、空心李等重点产业也得到稳步发展,实现了既是绿水青 山,又是金山银山,同时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乌江流经沿河130多公里,其密布的支流水系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也为该县发展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2012年,乌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进驻沿河经济开发区,迅速建立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铁皮石斛育苗工厂。
冯新建,乌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带着他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展开科研攻关,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就建起了集产、学、研于体的中药材王国,对濒临灭绝的铁皮石斛、白芨等名贵中药材进行人工繁殖与仿野生栽培,获得成功,还一举夺得“2014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称号,是贵州省去年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是我们铁皮石斛野生放养的一个科技创新,铁皮石斛野生放养不同于大棚种植,它没有残留农药,没有重金属超标,枝条也很脆嫩,价值也是大棚的10倍,大棚只卖500元1公斤,这个可以卖到5000元1公斤。”冯新建从树上摘下一根铁皮石斛茎向笔者介绍。
2013年,乌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中界乡选址建野生放养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流转林地1500亩,建成大棚136个,栽培铁皮石斛500亩、白芨300亩,青钱柳4万多株,实现平均亩产值超过10万元。该县还在基地配套建设了产业水泥路、供水管网、人行步道等基础设施,扶持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入驻后,每年季节性用工近5000人次,当地农民仅务工收入一项一年就可增收120多万元。肖彩霞是中界乡孙家村的村民,她除了将自己的林地流转给公司获得租金收益外,还每天在公司可获得8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两年后,她还将获得公司分红,每年预计可分25万元。
在公司的引领带动下,泉坝、黑水、和平等乡镇争相发展这一高效药材产业。杨斌是泉坝乡在外务工人员,深知种植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的经济价值,他联合村里的群众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铁皮石斛、青钱柳、白芨等名贵中药材。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吸引50多位村民入股合作社。截至目前,该园区流转土地500多亩,已种上铁皮石斛、白芨、青钱柳等名贵中药材,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
名贵中药材产业的快速掘起,与空心李、茶叶产业成为该县亩产数万元的支柱产业,实现了“空中挂仙果,树上长金条,地里生元宝”的立体产业模式,不仅绿了荒山,更富了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