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就有收成了,现在很关键,排水沟一定要挖好,被水浸泡后大伙的付出也就泡汤了!”夏日午后,烈日下,气温接近37℃,老范穿梭在数十亩的霸王花种植基地里,半蹲着身子,汗如雨注,一边观察霸王花长势,一边检查排水沟是否标准,不忘叮嘱在基地干活的村民。
老范不是基地老板,他是日前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的清新区三坑镇崩坑村党支部书记范炳灿,他却比老板还要关注霸王花的生长,而这皆源于老范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后,试图依托霸王花种植基地,发展一村一品工程,从而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收拾“烂摊子”,12个村告别没有村长的历史
“差不多就是一个烂摊子,”崩坑村不少村民坦言,由于崩坑村地理位置偏远,有些村委会干部认为村民反映的诉求不多,导致平日难以看到村干部下访,村委会办公室有时甚至见不到人值班办公。“15个自然村,由于没有集体收入,没人愿意为村中事务操劳,多年来有12个村没人愿意当村长。”由于村委会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纠纷多,村民参与村中建设热情不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差,一度沦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直接影响了崩坑村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停滞不前,公益事业没有组织牵头建设。2014年初,村“两委”换届前夕,村中不少老党员游说在外经商多年的范炳灿回来当“带头人”,带领村民搞好农村建设。“老范能力不错,我们希望他回来。”有党员说,1998年,时任村支部书记的范炳灿曾在村经济薄弱的情况下,动员乡贤捐资,兴建了三坑第一条乡村水泥路———崩坑大道,老范给村民们留下了“能干事”的深刻印象,此后,范炳灿便外出经商和从事规模化种植。
得知有村民游说老范回村当“村官”,老范家人对此并不同意,认为他应该专注经营自己生意。“群众对农村发展有很多期盼,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作为党员就应该发挥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军人出身,有着20多年党龄的范炳灿,说服了家人,当年4月毅然回村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并成功当选。
“第一件事就是实行上班打卡制度,”范炳灿上任后,立即着手建章立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规定村干部必须到点上班,主动进村下访村民等。“我们村干部深入到村里反复地开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到去年年底,终于将12个无村长的村小组选出了村长。”“以前路也不好走的,除了草就是荆棘和石头,现在多好啊,路也好走很多,范书记也出了很大力气的,帮我们出谋划策的。”在崩坑红五村,这条曾经多年没有村长的红五村,如今村委会和新当选的村长潘志军,正组织村民理事会建设成为美丽乡村。
村委会的工作作风转变了,老范又寻思着着力改善村中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群众需求,最大呼声就是重建低水桥。因为这桥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日久失修,桥面只比水面高出几十公分,逢雨必浸。每次下大雨,群众都得多绕十多公里才能去到对面,因此范炳灿决定,必须把桥修起来。经过市、区、镇多方的筹措资金,以及帮扶单位市卫计局、市中医院等单位的支持下,去年年底,新桥终于修好通车,与此同时,近四公里的村道边,全部安装了LED路灯,多年以来的村民夜间出行难题也迎刃而解。
从村集体账户仅剩18元到今年预计收入5万元
“刚接手村委会时,村集体账户余额为18元,”范炳灿在未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之前,多年在外从事砂糖橘、桉树种植,有着10多年的农业产业经营经验。在整顿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作风后,横亘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没有经济,村里的公益事业也是一句空话!”如今,范炳灿将工作重心调整到村集体经济工作当中来,决心利用多年的“农业产业经”,将崩坑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起来。
据了解,借农村综合改革的契机,结合该村特点,范炳灿引导村民,选定了红五村为示范点,整合该村零散、碎片化的土地,在该村试点种植霸王花,以此辐射带动村民种植霸王花。今年3月底,在范炳灿的带领下,崩坑村种植了100亩霸王花。据范炳灿介绍,1亩霸王花可收成1500斤,产值达到每亩1.5万元左右,他坦言,“如果种植成功的话,将在全村推广种植,并打造成崩坑品牌。”
“在外多年感受到农业要集约化经营,单打独斗或者小农意识都是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范炳灿多年涉农经验,他意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就必须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为此,他动员村民,整合土地,参照霸王花基地,发动崩坑村小组种植药材藿香,旱四村种植石斛。如今,在红五村土地整合经验推广的基础上,本地中草药材产业规模化逐步成型。
“发展霸王花、藿香、石斛,这样村里有了特色产业,可以带动村民种植增加收入。”范炳灿说,崩坑村2014年前的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于林地租金,大约仅有1万元;今年预计包括整合土地后的租金收入在内,集体收入将达到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