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讯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政府今年给予种植户每亩万元补助,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这是霍山县为发展石斛产业的一大举措。
据了解,要把野生石斛的“根”留住,真正治本之策是迅速建立带有科普功效的霍山石斛“活标本基地”,即完全公益性的野生霍山石斛种源保护基地。
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杨立勇告诉记者,2014年,霍山石斛种源保护基地项目成功申报,项目地点落在霍山石斛原产地太平畈乡王家店村,建设规模为100亩,重点开展霍山石斛野生种源迁地保护,同时建设霍山石斛新品种1号、2号母本园基地。
据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林业厅自然保护站站长顾长明介绍,随着大别山地区人工繁育石斛产业迅猛发展,石斛产业对纯正种源的需求量巨大。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由于环境的变化,种源的纯正性容易发生变化,易造成杂交种、变异种,极易和其他石斛物种充斥在霍山石斛的栽培和流通市场中,因此,加强霍山石斛野生种源保护刻不容缓。
由于霍山石斛种源基地植株成材时不能采割,还要花人力看护养护,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种苗培育项目资金,用于打造这张“仙草名片”。但霍山县石斛办负责人表示,保护中面临的问题不少,如真正的种源地建设要求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不准种植铁皮石斛等,这些问题只能逐步解决。
据介绍,霍山石斛大多生长在海拔250~1200米湿润的悬崖峭壁石缝间和参天古树上,生长条件极为严苛,在自然环境下繁殖能力极低,因此自然产量极为稀少,更因当地民间药农长期地毯掠夺式过度开采,在采集过程中从不留种,致使野生霍山石斛濒临绝灭。 张应松
安徽六安霍山打造仙草名片
中国环境报讯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政府今年给予种植户每亩万元补助,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这是霍山县为发展石斛产业的一大举措。
据了解,要把野生石斛的&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