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在宋朝时期的记载和发展
宋朝元丰年间,《元丰九域志》记载,本地区的石斛进贡量为 40 斤(其中寿州 10 斤),而全国总进贡量为 52 斤,由此可以推算本地区年贡石斛占有率还在 75% 以上,说明大别山地区…
宋朝元丰年间,《元丰九域志》记载,本地区的石斛进贡量为 40 斤(其中寿州 10 斤),而全国总进贡量为 52 斤,由此可以推算本地区年贡石斛占有率还在 75% 以上,说明大别山地区当时仍然是石斛的最大道地主产区。公元 1079 年,宋朝派出庞大医疗团到高丽为文宗治病,并赠送名贵药材 100 种。其中,就包括“寿州石斛”。可见宋代的“寿州石斛”延续了唐代“六安石斛”的风采。
但同时必须指出,由唐代的年 230 余斤,到宋代的年 40 余斤,仅是前量的 17% 左右,应该说唐、宋以来一直大规模的使用,霍山石斛野生资源的减少是必然的。而到了南宋后期,南宋高层人士感慨“药谱知曾有,诗题得未尝”,似显示当时真的石斛药材已经非常少见了。这似乎也造成了霍山石斛历史上第一个缺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