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自然生长在什么地方
石斛属植物为亚热带附生性植物。其大多生长在亚热带、湿度较大,并有充足散射光的深山老林中,且常附生于深山老林的树干或树枝上,或生长于林中的山岩石缝或石槽间。石斛的附主…
石斛属植物为亚热带附生性植物。其大多生长在亚热带、湿度较大,并有充足散射光的深山老林中,且常附生于深山老林的树干或树枝上,或生长于林中的山岩石缝或石槽间。石斛的附主植物一般都具有树皮厚、多槽沟,并附生有苔藓,蓄纳水分较多特点;石斛所附的岩石,常在涧溪流经之处,石面常湿润,且附生有苔藓。云南、贵州、广西最多。
一般生长在阴坡、半阴坡周围有水源、树木遮挡的地方。石斛喜温暖、湿润及阴凉的环境,生长期年平均温度在18℃~21℃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无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生长处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以上为适宜。以在半阴半阳的地方,附生于布满苔藓植物的山岩石缝或多槽皮松的树上的石斛质量为佳。例如,石斛主产区重庆合江县的石斛,主产于海拔400m~800m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8.2℃,年降雨量1050mm,相对湿度82%,其生长地的地势,一般都是在比较低陷落槽处,大多比较阴湿郁热,附生树以黄桷树并生有苔藓植物者为好;贵州赤水、兴义、安龙、罗甸等地的石斛,主产于海拔600m~1300m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4℃~19℃,年降雨量1100~1500mm,相对湿度80%~85%,其多生长在温暖、阴湿、富含疏松肥沃的砂砾土壤或腐质殖土的石灰岩缝中,以及黄桷、青杠、香樟及槲栎等树上。在光照太强或过弱、气温过高或太低、土质贫瘠或保水性差的环境则生长不良。
石斛属植物为亚热带附生性植物。其大多生长在亚热带、湿度较大,并有充足散射光的深山老林中,且常附生于深山老林的树干或树枝上,或生长于林中的山岩石缝或石槽间。石斛的附主植物一般都具有树皮厚、多槽沟,并附生有苔藓,蓄纳水分较多特点;石斛所附的岩石,常在涧溪流经之处,石面常湿润,且附生有苔藓。经调研,在石斛产区,石斛通常附生的树种为青杠Quercus antisima、油桐Aleurites fordii、槲栎Quercus aliena 、鸟桕Sapium sebiferum 、樟Cinnamomum camphora 、柿Diospyros raki 、短翅枫扬Pterocarya rhoifolia var. frarialta 、桃Prunus persica、梨Prunus sp. 、枣Zigphus laluba 、枇杷Eriofolrya japonica 、黄桷Ficus lalor 等。岩石以质地粗糙、松泡、易吸潮、表面附着腐殖质土和苔藓植物的为佳。如在广西、贵州石斛产区调查发现,石斛多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带,并以树皮厚而多沟槽、叶草质或蜡质、树冠茂密的树种如青杠、黄桷、樟等树上附生,或生长在密林下岩石缝的阴湿腐殖质土上,都伴生有苔藓植物。
石斛喜温暖、湿润及阴凉的环境,生长期年平均温度在18℃~21℃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无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生长处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以上为适宜。以在半阴半阳的地方,附生于布满苔藓植物的山岩石缝或多槽皮松的树上的石斛质量为佳。例如,石斛主产区重庆合江县的石斛,主产于海拔400m~800m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8.2℃,年降雨量1050mm,相对湿度82%,其生长地的地势,一般都是在比较低陷落槽处,大多比较阴湿郁热,附生树以黄桷树并生有苔藓植物者为好;贵州赤水、兴义、安龙、罗甸等地的石斛,主产于海拔600m~1300m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4℃~19℃,年降雨量1100~1500mm,相对湿度80%~85%,其多生长在温暖、阴湿、富含疏松肥沃的砂砾土壤或腐质殖土的石灰岩缝中,以及黄桷、青杠、香樟及槲栎等树上。在光照太强或过弱、气温过高或太低、土质贫瘠或保水性差的环境则生长不良。
1.最佳适宜区 黔北山原山地的赤水市和黔西南山原山地的兴义市。该区自然条件最适宜石斛生长,野生资源较丰富,历来是我国石斛主产地之一,其规范化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建设中。
2.适宜区 黔西南山原山地的册亨、安龙、贞丰等地;黔南山原山地的罗甸、望谟、荔波、独山、平塘、关岭、紫云等地;黔东南、黔东及黔北山原山地的从江、黎平、榕江、江口、正安、务川、道真等地。该区自然条件适宜石斛的生长,亦是我省主产地,石斛栽培亦已成功,具备了发展石斛生产的基本条件。
下面以贵州赤水金钗石斛为例,重点介绍金钗石斛规范化植技术与GAP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但以下仍按药典法定称谓为石斛。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茎丛生,直立,粗壮,高10~60厘米,直径达1.3厘米,黄绿色,上部稍扁而略成“之” 字形弯曲,具纵槽纹,有节,节略粗,基部收缩,膨大成蛇头或卵球形。单叶互生,3~5片生于茎的上端,叶近革质,狭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先端2圆裂,叶脉平行,全缘,叶鞘紧附于节间;无柄;老茎上部常分生侧枝(俗称“龙抱柱”),侧枝基部长有气生根。总状花序,腋生,花大,,直径达8厘米,1~4朵,点垂,花萼及花瓣白色带紫色或淡紫色,先端紫红色;萼片3,中央1片离生,两侧1对基部斜生于蕊柱足上,几相等,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萼囊短钝;花瓣椭圆形,与萼片等大,顶端钝;唇瓣宽卵状矩圆形,比萼片略短,宽正2.8厘米,具短爪,两面被毛,唇盘上面具1个紫斑;蕊柱长6~7厘米,连足部长约12厘米;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花粉块4,蜡质。蒴果,种子多而细小如粉末。花期4~6月,果期6~8月。
贵州是石斛的著名地道产区,金钗石斛主分布于赤水市。赤水市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金钗石斛生长,其不但野生资源丰富,而且金钗石斛的人工栽培也有5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地道石斛产区。经过长期的生产发展,赤水市现已将石斛列为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贵州省赤水市位于贵州北部边陲,地跨东径105°36′26〃~106°14′56〃,北纬28°15′02〃~28°45′58〃,海拔221~1730.1米,多在230~12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低气温-1.9℃(极少见),最高气温41.3℃,常年降雨量1286.8毫米,1000毫米保证率92%,夏季降水偏多,约占全年的44%。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97.7小时,总辐射能为2.23焦耳,空气中相对湿度多年平均82.4%。大部分无霜期为300~340天,河谷丘陵区无霜期350天。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为微酸性,主要为紫色页岩,故有“丹霞之冠”美称[5]。
按照石斛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与其生态环境要求,在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等地选建了石斛规范化种植与GAP试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本基地”)。本基地属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62.53%,远离城镇与公路主干线公里无工矿,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和有关规定要求,经赤水市环境监测保护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资源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对本基地的大气、水质、土壤环境进行了采样检(监)测。其主要指标的检测结果与评价如下:
1.空气环境质量 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0.12毫克/升,二氧化硫0.018毫克/升,氮氧化物0.013毫克/升,二氧化氮0.02毫克/升;评价:空气质量好,达到GB3095—1996国家二级标准。
2.灌溉用水质量 pH7.2,悬浮物60.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1.2毫克/升,五日生化需氧量0.2毫克/升,挥发酚0.001毫克/升,氰化物0.001毫克/升,砷0.004毫克/升,汞0.00005毫克/升,六价铬0.002毫克/升;评价: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1992)二级标准。
3.土壤环境质量 pH值6.5,镉0.12 毫克/千克,汞0.06毫克/千克,砷0.08毫克/千克,铅未检出,铬2毫克/千克,镍未检出,六六六未检出,DDT未检出;评价: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